买球的app排行榜前十名推荐-十大正规买球的app排行榜-买购网

成长栖息地

加载更多

开成石经拓片

开成石经》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 (834 年),开成二年 (837) 完成。依次计有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周礼》《仪礼》《礼记》《春秋左传》《春秋公羊传》《春秋穀梁传》《孝经》《论语》《尔雅》等 12 种儒家经书(加上清乾隆年间补刻的《孟子》共十三经),另有《五经文字》《九经字样》附于《春秋左传》之末。共刻 114 块碑石,每石两面刻,每碑上下分为 8 段,每段中每行刻 10 字。共刻经文 650252 字。碑石高约 2.16 米,面宽 71~97 厘米不等。下设方座,中插经碑。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,宋时移至府学北墉,即今西安碑林。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、最完好的儒家刻经。

《开成石经》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,开成二年完成。凡刻:周易、尚书、诗经、周礼、仪礼、礼记、春秋左氏传、公羊传、穀梁传、孝经、论语、尔雅等十二种儒家经典附五经文字、九经字样。加上清代补刻的《孟子》共十三经。刻石今藏于西安碑林,此套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拓片二百五十幅。

唐大和九年(835),宰相郑覃奏请,“请召宿儒奥学,校定六籍,准后汉人故事,勒石于太学,永代作制”[1]。唐文宗开成二年(837 年)艾居晦、陈玠等奉诏刻《周易》等十二种儒家经典立于长安国子监内,经文共刻于一百一十四座碑石上﹐每石两面刻,共有 650252 字。石经刊成后,原立于务本坊国子监内,经过三次次搬迁,于北宋崇宁二年(1103 年)连同李隆基所书《石台孝经》、颜真卿《颜氏家庙碑》、褚遂良《孟法师碑》、柳公权《玄秘塔碑》等书法名碑搬至现址,今西安碑林所在地,从此再也没有移动过。

唐刻立《开成石经》时,《孟子》尚声名未彰,故未收录。五代后蜀主孟昶列入儒家经书中,南宋朱熹把《孟子》作为《四书》之一,《孟子》从此获得儒家经典的地位。清康熙三年(1664 年)陕西巡抚贾汉复等人集唐《开成石经》中的字样补刻《孟子》圆首方碑十七通

儒家经典,从孔子时代的 “六经”(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)到西汉的 “五经”(“六经” 无《乐》);又从 “五经” 发展到 “七经”(“五经” 加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),再发展到 “九经”(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三礼》、《春秋三传》)、“十二经”(“九经” 加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)和 “十三经”(“十二经” 加《孟子》)。

[hide] 开成石经.唐石经.拓片.01.周易.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.pdf: http://share.czqixidi.com/f/33324767-823075824-703597
[/hide]

标签